• 元朝历史著名人物列表

    • 奇皇后元顺帝第三任皇后

      奇皇后(1315年—1369年),蒙古姓肃良合氏,名完者忽都。高丽人,奇子敖之女,元惠宗第三任皇后。1315年出生于高丽幸州,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被献上于元廷,入宫服役,最初为元顺帝奉茶宫女。1337年,受封妃嫔。1339年,诞下元顺帝长子爱猷识理达腊,后被册封为第二皇后,虽为第二皇后,但拥有了实际的权力。1365年9月(28年后),正宫皇后弘吉剌·伯颜忽都逝世,同年12月奇氏被册封为正宫皇后,作为正宫皇后的时间有4年。1368年明军攻破大都,奇氏随元顺帝北奔,于次年,也就是1369年逝世,享年54岁。

    • 拖雷死后享受殊荣的蒙古英雄

      孛儿只斤·拖雷(Tului,蒙古语意为镜子,1193—1232年),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四子(幼子),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继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儿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在回军途中病逝。其长子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后追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宪宗立,追諡曰英武皇帝,庙号睿宗。二年合祭昊天后土,以太祖睿宗配享)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其四子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时,被改谥为景襄皇帝。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加谥“仁圣景襄皇帝”。

    • 元成宗颇有作为的守成之主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铁穆耳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大德十一年(1307年)驾崩,铁穆耳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 爱猷识理答腊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Ayurširidara,梵语“寿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元惠宗(顺帝)长子,母为高丽贡女奇皇后。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惠宗荒淫纵欲,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欲夺帝位,惠宗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惠宗与太子两方爆发内战,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驱除孛罗帖木儿一派,获得胜利,与惠宗也实现和解。后来他又攻打扩廓帖木儿,导致元朝内乱不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将领徐达、常遇春进攻大都,他随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应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不久后明军破应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在位期间力图中兴元朝,重新起用扩廓帖木儿,击退明军北犯,但亦无法恢复中原,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后徙帐金山之北,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庙号“昭宗”,汗号为“必里克图汗”,由脱古思帖木儿嗣位。

    • 罗爱爱元末嘉兴名妓

      罗爱爱,生卒年不详。元末嘉兴(今属浙江省)妓女,后托身于同郡赵氏子。赵父挚友居显位,写信招赵子,欲授江南一官。赵踌躇未决,罗劝之行,并置酒中堂,奉杯为赵母寿,并自制《齐天乐》一阕,歌之助酒。

    • 元武宗嗜酒如命的元代皇帝

      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尔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

    •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蒙古帝国大汗,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可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是对元朝一个较有贡献和有一番作为的其中一位皇帝。

    • 朱武精通阵法的谋略家

      朱武,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因被官司逼迫同陈达、杨春,一起在少华山落草。陈达攻打史家庄,被史进打败。朱武同杨春求史进放了陈达,因此朱武与史进结交,华阴县县官得知此事,包围了朱武等人,史进将朱武等人救出。后朱武投奔梁山,封为同参赞军务头领。受招安后,朱武一直是作为卢俊义一方的军师,身份极为重要,多次协助卢俊义破敌,为生还的十五员偏将之一。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 元仁宗元代以儒治国的一代明君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蒙古帝国大汗,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可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是对元朝一个较有贡献和有一番作为的其中一位皇帝。

    • 阿里不哥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或称是遭忽必烈毒杀)。

    • 孙新地数星小尉迟

      孙新,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祖籍琼州,随哥哥孙立调到登州,娶了顾大嫂为妻,经营一家酒店。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入狱后,乐和求姐夫的弟弟孙新解救,于是孙新与顾大嫂联络邹渊、邹润等一些好汉,劫狱救出了解家兄弟。并帮助梁山人马,打败祝家庄,杀了毛太公,一起投奔了梁山。在梁山孙新和顾大嫂主持东山酒店事务。受招安后,参与了征辽和讨方腊,最后被封为武奕郎。

    • 元英宗惨遭刺杀的元代皇帝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蒙古族,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颁布了《大元通制》。史称“至治改革”。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岁,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

    • 耶律楚材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阿速吉八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他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阿速吉八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 泰定帝天上掉来一顶大皇冠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Yesün-Temür,蒙古语意为“九铁”,1293年—1328年),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1323年—1328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时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国家大体稳定,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1328年,也孙铁木儿去世,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一般以其第一个年号而通称为“泰定帝”。

    • 成吉思汗被称为“世界的征服者”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白朴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天顺帝大元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他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阿速吉八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 陈汝言

      陈汝言(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字惟允,号秋水,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字惟寅)齐名,时人呼为大髯小髯。陈汝言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陈汝言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

    • 窝阔台酗酒过度而死的蒙古大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 元文宗弑兄篡位的元代皇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札牙笃可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 范梈元代官员、诗人

      范梈(pēng)(1272年—1330年),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元明宗元朝第九代皇帝,蒙古第十三代大汗

      孛儿只斤·和世瓎(1300年—1329年),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第十三代大汗,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出生。天历二年,和世瓎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复即帝位。谥号为翼献景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和西拉古图土,蒙古文谥号忽都笃皇帝(Qutugtu Qaγan)。

    • 元定宗短暂统治的蒙古大汗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公元1206—公元1248年4月),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贵由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长子,母乃马真后。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公元1246年登基,公元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公元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 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大同(今属山西)人,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 元宁宗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瞵质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是为元宁宗。因为新帝年幼,卜答失里太后临朝称制,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至顺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在大都病逝,年仅7岁,在位仅53天,葬于起辇谷,谥曰: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 蒙哥让西方世界颤抖的上帝之鞭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 关汉卿

      关汉卿(1219年-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元顺帝昏聩无能的元代末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谥号为“元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 郝经

      郝经(1223—1275)元初名儒。字伯常,祖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生于许州临颖城皋镇(今河南许昌)。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家贫好学,被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育诸子,得读两家藏书。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蒙哥汗三年(1253)初,应召对忽必列言治国安民之道,深得赏识,留在王府。九年,随忽必烈攻鄂州,建议与贾似道议和,北返争取汗位。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被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达16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兴兵攻宋,郝被释。回归途中患病,至大都不久去世。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通字画,著述颇丰,收于《陵川集》中。

    • 和世琜

      元明宗和世㻋(西里尔字母:Хүслэн хаан;藏文:ཀུ་ཤ་ལ།,威利:ku sha la;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是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6个月。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㻋”,是“瓎”的异体字,因为是生僻汉字,所以常常被错误的写作“琜”。

    • 硕德八剌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蒙古族,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颁布了《大元通制》。史称“至治改革”。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岁,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

    • 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铁穆耳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铁穆耳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大德十一年(1307年)驾崩,铁穆耳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元)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1251—1319)子。

    • 妥懽帖睦尔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谥号为“元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 坤帖木儿

      孛儿只斤·坤帖木儿(1377年—1402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生,额勒伯克汗的长子。明建文二年(1400年) ,坤帖木儿24岁即北元汗位。明建文四年(1402年)去世,终年26岁,在位3年(1400-1402年)。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