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

    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

    中文名:孛儿只斤·海山,别名:哈尚(清代译法),国籍:(元朝)

    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尔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了解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元朝历史人物,以及元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元朝元武宗著名专题,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元朝元武宗历史事件

  • 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

    武宗继位时,接管的是一个貌似强大安定、实则弊端丛生的帝国。他的前任皇帝元成宗奉行“持盈守成”的政策,使忽必烈时代汉化不彻底及汉法与回回法冲突等遗留问题继续恶化,困扰着蒙元王朝的统治者。成宗时的主要问题有对宗戚大臣的滥赐滥封;冗员冗费严重、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问题逐渐凸显,当然最严峻的问题是经济上的钞法开始崩溃,至元钞大幅贬值,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影响财政收入。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武宗面临的问题可谓是非常棘手的,因此他不得不调整“守成”之策,对统治加以调整。武宗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各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以巩固元朝的统治。

    武宗入继大统后,朝廷中枢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从征的蒙古、色目将领中挑选。崇儒右文的哈剌哈孙最初仍留任中书右丞相,但两个月以后就被外放为新成立的和林行省左丞相。武宗所信用的大臣,有乞台普济(唐兀人)、脱虎脱(畏兀儿人)、三宝奴(西域人)、乐实(高丽人)、保八(色目人或蒙古人)、忙哥帖木儿(拂林人,爱薛之孙)、王罴等。武宗在中书省之外,另设尚书省,用来安置他的亲信,并实施改革。武宗在政治上实行“溥从宽大”的方针,大范围地封官进爵、增加赏赐,同时推行考课,筹备郊祀;经济上,改革钞法,颁“至大银钞”,又发行铜钱“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并许与历代铜钱混合使用,以信誉较稳定的小面额金属辅币来平抑日用品零售领域中物价的过份波动。

    此外还扩大海运粮数量,提高盐引价格,增加赋税,等等。这些措施多与忽必烈时期阿合马、桑哥主持的尚书省的举措很相似,但在实行方面比那时来得温和。武宗在位时还大兴土木,即位一个月后就下令在上都和大都之间的旺兀察都(今河北张北)兴建元中都。同时还在大都、上都和五台山等地修筑佛寺。

    武宗的改革举措尤其是滥封滥赏和理财政策很大程度上与儒家相悖,因此招来汉人儒臣的批评。代表性的是监察御史张养浩在至大三年曾上《时政书》列举十项弊政:一曰赏赐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幸门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后来的许有壬则总结武宗的失政有四个方面:名爵扫地、赐予空帑、太官恃不钩检、宿卫依凭城社。而武宗在改革没有收到成效之时便撒手人寰,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则全盘推翻了武宗的改革措施,并处死了三宝奴等武宗信任的大臣,所以武宗的短暂统治时期虽改革纷纭,却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插曲而已。

  • 推荐阅读

    【备注:元朝元武宗巩固统治,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社会制度

    夏桀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 阶级。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

    他们在交换中夺取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奴隶主”指的就是这一阶级。他们整天沉迷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隶们的死活。

    奴隶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的。在夏代,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称“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称“牧竖”或“隶圉”;奴隶主家内的奴隶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

    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被奴隶主成批地赶到农田里去种地、放牧,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可以随意的把奴隶关进监狱,施以重刑杀害。

    详细点击:【夏朝:桀】

  • 曹植:“殷汤伐夏,诸侯振仰,放桀鸣条,南面以王,桑林之祷,炎灾克偿,伊尹佐治,可谓贤相。”

    详细点击:【商朝:商汤】

  •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详细点击:【夏朝:孔甲】

  • 太戊怪树

    太戊七年,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从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太戊寻药

    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王孟因断粮,困在半路,只能吃树上结的果实,穿树皮,住在荒山里。王孟一辈子单身自处,天帝怜悯他无后代,在他睡梦中从背肋间跳出两个儿子。儿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后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这地方男子越来越多,因此称为丈夫国。求药之事大抵渺渺,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猜测,太戊时期的商朝大概与西戎有所来往。

    详细点击:【商朝:太戊】

  • 继承王位公元前922年(周穆王五十五年),姬繄扈的父亲周穆王姬满去世,姬繄扈继承王位,当年改元 ,是为周共王。消灭密国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春天,周共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 跟随周共王出游。恰逢有三位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隗氏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时,不敢猎取成群的兽;诸侯出行时,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美物,最终准会灭亡。”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位女子。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周共王派兵灭亡密国。击败西戎公元前904年(周共王十九年),由于周共王不重视军队的建设,使各城镇的武装力量十分薄弱,西戎人认为有机可乘,便反叛西周,组织军队向西周领地发起攻击。西周军兵微将少,无力阻击敌人,被西戎军连续攻占十余座城邑,直逼镐京。周共王得知镐京受到威胁,紧急调集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击,才把西戎军击败,将他们赶出境外。但是这场战乱使西周王朝受到很大损失。去世公元前900年(周共王二十三年),周共王去世,其子姬囏继位,是为周懿王。

    详细点击:【周朝:姬繄扈】

  • 陷害同门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6]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次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公元前353年,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 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定陶县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 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再度为将。马陵身死公元前342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 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向大臣们询问应当及早救韩还是推迟救韩。张丏认为如果晚救韩,韩国必将转而投靠魏国,不如早救韩;田忌则认为趁韩、魏之兵还未疲惫就出兵,等于代替韩军遭受魏军的攻击,反而会受制于韩,不如晚救韩等待魏军疲惫,韩国危在旦夕一定会求救于齐国,这样可以名利双收。齐威王十分赞同田忌的观点,秘密与韩国使者达成协议,但没有立即派出援军援助韩国。 而韩国自恃有齐国的援助,与魏国作战接连五次战败,不得不求救于齐国。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庞涓】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